一、什么是急性肾损伤?
急性肾损伤(Acute Kidney Injury, AKI)是指肾脏在短时间内(几小时至数天)突然失去正常功能,表现为血肌酐水平升高、尿量减少或两者兼有。根据严重程度,AKI可分为三个阶段:
轻度:肾功能下降,但无明显症状。
中度:尿量显著减少,伴随电解质紊乱。
重度:可能需透析支持,甚至危及生命。
这种疾病并非独立存在,常由其他健康问题或外部因素引发,早期发现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。
二、急性肾损伤的常见病因

AKI的病因复杂,通常分为三类:
1. 肾前性病因(肾脏血流不足)
血容量减少:如严重脱水、大出血、烧伤等。
心脏问题:心衰或低血压导致肾脏供血不足。
药物影响: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)可能收缩肾血管。
实用建议:
高温天气或剧烈运动后及时补水。
长期服用止痛药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。
2. 肾性病因(肾脏自身损伤)
急性肾小管坏死:常见于严重感染、药物(如某些抗生素、化疗药)或毒素(如重金属)的直接损害。
肾小球疾病:如急性肾炎。
血管病变:肾动脉栓塞或血管炎。
实用建议:
避免自行滥用药物,尤其是中草药和保健品。
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,降低肾损伤风险。
3. 肾后性病因(尿路梗阻)
结石或肿瘤:输尿管或尿道堵塞导致尿液反流。
前列腺肥大:老年男性常见病因。
医源性因素:如手术误扎输尿管。
实用建议:
老年男性定期筛查前列腺健康。
出现无痛性血尿或排尿困难应尽早就医。
三、哪些症状需要警惕?
AKI的早期表现常不典型,但以下症状需重视:
尿量变化:24小时尿量<400毫升或无尿。
水肿:尤其是眼睑和下肢。
乏力与恶心:因毒素蓄积引起。
呼吸困难:可能与肺水肿或酸中毒相关。
注意:高风险人群(如慢性肾病、高血压患者)出现上述症状时,应立即就医。
四、如何诊断急性肾损伤?
医生通常会结合以下检查:
1. 血液检查: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是主要指标。
2. 尿液分析:观察有无蛋白尿、血尿或管型。
3. 影像学检查:超声或CT排查梗阻。
4. 肾活检:少数情况下需明确病因。
五、治疗原则与恢复可能
AKI治疗需根据病因制定方案:
1. 纠正诱因:如补液改善血容量、停用肾毒性药物。
2. 支持治疗:
调整电解质紊乱(如高钾血症)。
严重者需短期透析。
3. 预防并发症:控制感染、避免营养不良。
约50%-60%的AKI患者可完全恢复,但部分可能进展为慢性肾病。
六、预防急性肾损伤的实用策略
1. 日常生活中的防护
合理用药:避免长期使用非处方止痛药。
控制慢性病: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和血糖需达标。
警惕脱水风险:腹泻、发热时及时补液。
2. 医疗场景中的注意事项
手术前后:医生需评估患者血容量状态。
造影检查前:高危人群可提前静脉补液。
重症监护患者:密切监测尿量和肾功能指标。
急性肾损伤并非不可预防,关键在于提高风险意识。通过避免脱水、谨慎用药、及时处理原发病,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。若已出现疑似症状,务必尽早就医,以争取最佳治疗时机。